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发布时间: 2015/6/10 10:13:00 访问次数: 2836
 

 
——第二十七届“希望杯”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感悟 
 张明明
 
 
  编者按:2015年3-5月,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夯实教学基本功,学校举行了第二十七届“希望杯”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青年教师在备课组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授课过程中,青年教师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节奏张弛有度,教学资料充分且有典型性,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质。
  2015年5月19日,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评优课表彰活动,姜丹、邓彬彬、杨柳、于虹、张明明在会上交流了参加活动的感受。
 
 
 
  这次评优课中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开学初范宏军副校长的听课。同样是高二7班的历史课,范校长在评课时的一句“这仍然是一节传统课,上课有炫耀你自己的感觉”让我记忆深刻。那么到底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角,上出新理念一直是我在思考的。不论是新课改以来的理念还是现在高考的改革的趋势,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成为了最重要的追求。我意识到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技能形成正确且丰富的情感比教给他们繁复的知识要重要的多,而教师就要努力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为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角色,帮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理性思考的人。这次的评优课给我提供了一次机会,一次努力将学生打造成课堂主角的机会。在确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课题后,为了突出历史学科的特色,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决定采用让学生神入历史、成为历史中的人为主线,分组合作学习为辅助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神入历史,发现历史中的人 
  为了深入体会北魏初期的社会矛盾和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我在进入本单元学习前就将学生分成了帝后智囊团、汉族名士团、鲜卑贵族团、个体小弄团、烽火胡族团、学生研学团。每个小组都有其鲜明的角色个性,其中五个团的学生需要将设身处地的考察当时的历史环境,而学生研学团则站在历史的高处理性地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角色,我在学生抽签分组时,在抽签的纸上都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说明。记得学生刚开始抽签时,抽到后世学生团的学生刚开始都比较沮丧,他们都希望能像其他同学一样穿越回北魏。当各组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身份背景时,学生研学团的代表却兴奋的向大家念出了自己的身份背景,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虽然我们不能穿越回北魏生活,但是拥有丰富知识的我们却能纵观历史发展的脉络,回望历史寻找历史的真相。”这一句,并且还补充了一句我们才是站在历史高处的人,让其他同学都很羡慕。
  虽然学生对自己的身份都很感兴趣,但是分组后如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是十分关键的。于是我又将组里的学生又分为组织者、书记员、发言人、白板展示等各种分工明确的角色,让他们每一个人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任务,都必须参与到课堂中来。
  接下来,我将《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个单元三课时缩减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简单了解北魏刚建立时的情况,各组同学熟悉各自的角色,并通过教师提供的学案讨论出北魏初期生活的困惑,以此来理解改革的背景与必要性。在第二课时中,小组通过讨论相关改革内容的史料来达到学习理解改革内容中创建新制的部分,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突破了本课中的难点。我将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了分析讨论改革影响的部分上,为此设计了我们为改革点赞的活动,帝后组和学生组选出他们心中最重要改革奖,其他小组则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改革给出好评与差评,然后各小组要说出他们评选的理由。这个活动是这次神入历史的总结性时刻,学生要感悟历史人物的感情,并且要展现出他们两节课的学习成果。在确定了教学环节后,我开始了常规备课中的寻找史料、设计学案,为学生搭建情境,突出矛盾焦点,接下来就等着学生的学习创造了。
  学生们在上课前就开始在小组内小声讨论,在帝后团里两个学生还很兴奋的告诉我她们分别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而且冯太后还在感叹自己只活了39岁。学生的兴奋冲淡了我的紧张,我开始对这节课抱起了很大的期待。果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让我失望,特别是点赞活动,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在诉说他们评选理由的时候角色代入性很强,语言表达中总是用“我们”“他们”等代词,各组发言更是针锋相对火药味浓厚。
  而我在整节课中除了简单的讲解之外,就是组织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当作出追问、总结、扩展等。通过一整节课的紧密活动,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种学习的习惯和热情被他们延续到了之后的学习当中,每当学习新的历史冲突时,他们会努力寻找自己的历史身份然后再进行探究,他们对历史认识的角度也较之之前更加丰富。在进行这种活动丰富的教学课程时,我想老师们最后总是担心学生到底是否真正掌握了该课的知识,这也是我当时比较关注的一个内容,从学生的课后作业来看,在知识的内部逻辑方面有些学生确实还存在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如何弥补这种缺陷,我想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落实、检测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尝试多种评价手段强化知识的落实,如利用学案、结构提纲、作业、测试等等。 
 
二、让白板帮我事半功倍 
  除了设计各种角色、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外,我还应用了电子白板技术辅助我的教学。刚开始要应用白板时,心里还是有些抵触的,记得前几年曾接触过白板,但是因为操作复杂没有ppt方便也就放弃了。后来再学习白板技术时,观摩很多白板应用的成功案例时发现似乎高中的例子很少,感觉很多时候是为了展示白板功能而使用白板,有些活动看起来比较幼稚,是不是适用于现在的高中生。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根本阻止不了技术的进步,我们每天的生活因为技术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在努力适应着,那为什么教学技术的更新我们就要因为旧有的习惯和理念而选择忽视呢?我们确实不能被这些高科技的成果如鼠标、手机操控,但是我们可以操控这些技术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服务与帮助。因此我在这节课使用白板时,就将其定位为是为我的教学做工具,是用它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能让它成为这节课的主角。在摸索过了所有的基本功能后,我只是选择了一些小功能发挥它的大用途。而并没有使用白板中太多的复杂花哨的功能,
  1.最简单的白板书写功能,它既能展现又能帮我保存、留住学生的思维成果,并且把他们转换成了我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讨论孝文帝改革背景的时候,小组成员将他么生活在北魏当时最大的困惑写在了屏幕上,这些文字被保存下来,成为第二课时导入新课的重要教学资源。
  2.使用克隆拖动功能,让点赞环节成为整节课的高潮,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3.机动点选保存在资源库里的材料。传统PPT里,教师要设计好每一条材料出现的顺序,这个顺序确定了也就同样将教学思路固化了。而应用白板中插入资源的功能就可以让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学习的过程,我可以随机地把材料按照学生的思路穿插进来,比如学生提到了改革中说汉话等移风易俗措施对汉文化有积极作用,我就把准备好的相关材料找出来,这样就把本来预想是做补充学生思路的材料用来印证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获得历史的肯定。
  从具体的应用来说,因为仓促接触白板教学,很多功能应用起来还不娴熟,上课时还是会将部分精力过分集中在白板的使用上,容易让人紧张,也容易使课堂不连贯。而要减少或者杜绝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应用、熟悉白板技术来和它磨合。
  总的来说不论是发现历史中的人、小组学习还是白板技术的应用,都帮助我实现让学生变成课堂主角的目标,而且能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学生的自信与能力,他们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可以做的很好。其实不论是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还是白板技术的应用,对我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这次的备课过程,我不再纠结于课堂上每一个语句的精雕细琢、不用在课前一遍遍熟悉文本教案,我经常貌似发呆地坐在椅子上,脑子里不断琢磨如何分配角色、如何设计活动、如何让活动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难点。而白板技术更是需要盯着网络视频一点点自学,甚至把两个文科班早早地就拖到了历史教室去上课。也许挑战的过程是辛苦的甚至痛苦的,但是我也能收获点滴成长,这些小小的感悟也许会帮助我慢慢不再顾着课上“炫耀”自己,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
 

本站总访问量: 131861 人次 |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 当前有 38 人在线 | 信息中心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一六一中学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 技术支持:智慧创星
京ICP备1304667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